找到相关内容139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教化修行责任

    菩萨的胸怀,宽容豁达;效法观音菩萨的慈悲,愍念大众;具备文殊菩萨的智慧,远离恼害;实践普贤菩萨的行愿,普皆回;拥有 地藏菩萨的勇敢,圆满菩提。   167、君子不责人所不及,君子不强人所不能;君子不苦...不畏黑夜,要走向黎明;我们不怕寒冷,要迎阳光;我们不嫌脏乱,要改善环境;我们不惧挫折,要勇敢担当。   112、环保是对于地球的爱护;没有地球,何能生存?护生是对于生命的尊重;没有生命,何来意义? 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30246974.html
  • 佛光教科书:《宗教概说》(3)

    供养一切法界众生,并且普皆回,利乐一切有情。因此,对佛教徒而言,祈祷含有惭愧忏悔、发心立愿、感恩回等积极意义。   一般的祈祷,多以求福袪祸为目的,将信仰的对象视为“有求必应”万能的神,人们相信用...下,召请义和团入京保国,放纵拳民为所欲为,并且各国宣战,终于引发八国联军。谓依不正当的方法谋求生活。戒律规定比丘应远离四种邪命,唯以清净乞食活命。四种邪命即:下口食,谓种植田园、和合汤药以求衣食而自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95651953.html
  • 佛光教科书:《菩萨行证》(2)

    弟子。   以四摄法门为学人的伎女。   以歌咏法言为学人的音乐。   以禅净修行为学人的娱乐。   以七种圣财为学人的宝物。   以教育后学为学人的利息。   以普皆回为学人的大利。   以广发道心...将军,竟使部队不令而行,功勋赫赫,最后终于度化国王,同时也使许多外道皈依佛门。提婆趁机王宣说三个论点:一切圣贤中,佛陀为第一;一切诸法中,佛法为第一;一切救世者中,僧伽为第一。提婆以其智勇与辩才,终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00251961.html
  • 准提问答集(2)

    想出来,无尽无边),忏悔业障,随喜功德,请转法轮,请佛信世,常随佛学,恒顺众生,普皆回。要边念诵,边观想。最好是念诵什么,观想什么。当观想得熟练时,如没有时间念诵,只要几分钟来观想其功德也是不可思议...阿弥陀佛圣号,最近发觉念佛号时杂念较少,也不知道是我适合念佛法门,还是念准提咒的结果?  答:杂念少,很好,但杂念多少既不是念佛的目的也不是念咒的标准,念佛是为求生极乐世界,念咒要看自己回,杂念少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00253149.html
  • 寺庙中佛像的真实含义造像的意义(2)

    ,总结起来就是我们常常读诵的“礼敬诸佛、称赞如来、广修供养、忏悔业障、随喜功德、请转法幢、请佛住世、常随佛学、恒顺众生、普皆回”等十大愿王。教导我们对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物都要心存恭敬,称扬赞叹世间...功德都回虚空法界一切众生,愿同一切众生同成无上菩提、圆满究竟觉道。而且要求如是存心、如是行持,要尽未来际无有疲厌。   佛法修学分成信、解、行、证四个层次。行是把所信、所解落实在自己的心行上,而后才能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161756115.html
  • 初发菩提心论 ——我所理解的佛教

    !假名我等惟当于有请诸胜事作顺缘。  一念相应性戒具,不坏诸律总别相  初行众生不恼害,后本发心广十善  自趣微妙普贤行,于无为法调三业  基础五戒即不恼害众生,亦恒顺众生;广行十善即随喜功德,普皆回。更如戒定慧、六度万行,皆不离所余诸愿摄,虽无能修之人亦无所修之法,但假名我等,以因果不昧故,即或人天行果亦不舍,更况余法,自处惟以惭悔业障为主课。除一分垢障,证一分清净,以恒沙妙德,自性本具,不从...

    雪格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22159850.html
  • 佛教祈愿心灵的探索:以净土信仰为核心

    化;类似于“祈祷”或“祈愿”的法门也更加的多样化。《华严经》提出的“普贤行”,也就是“礼敬诸佛、称赞如来、广修供养、忏悔业障、随喜功德、请转法轮、请佛住世、常随佛学、恒顺众生、普皆回”(T10....信仰生活中,占一个怎样的位置?台湾的佛教徒只要稍稍反省,就能给予肯定的答案。因为无论是早晚课诵中的皈依、赞叹、诵经、诵咒、发愿、回,都具有对佛菩萨礼赞、祈求、表白心愿的意味,亦即都具有“祈祷”或“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40259927.html
  • 数字说峨眉

    贤行愿同归极乐,普皆回。整尊圣像可谓世界佛教造像史上的登峰之作,完美展现了峨眉山千座名山一座顶佛教道场的庄严。  普贤铜像位于万年寺无梁砖殿内,系北宋宋太宗遣使铸造,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通高7.35米,重约62吨。普贤头戴五佛金冠,手持如意,坐象背莲台之上,二目平视,嘴唇微张,似在人说法。大象粗鼻长垂,四肢健壮,目视前方,似欲启步前行,送大士下山传教。砖殿四壁及上方穹隆顶奉有24尊圆觉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95760812.html
  • 佛教的基本教义及主要佛经简介

    行愿品》原为“四十华严”的标题,后专指其中的最后一卷。说菩萨所修礼敬诸佛、称赞如来、广修供养、忏悔业障、随喜功德、请转法轮、请佛住世、常随佛学、恒顺众生、普皆回等十大行愿,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为归宿,...  欲界、色界、无色界之果报虽有优劣、苦乐等差别,但都属于生死轮回之迷界,故为圣者所厌弃。  六道,又称六趣,指众生以自己所作的行为(业)而趣来生的六种生存形态或生存世界,亦即众生生死轮回的六种去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00360819.html
  • 佛教对“应用管理”的看法

    心意的布施;忏悔业障,是行为的改进;随喜功德,是善事的资助;请转法轮,是真理的传播;请佛住世,是圣贤的护持;常随佛学,是智者的追随;恒顺众生,是民意的重视;普皆回,是功德的圆满。身为主管的在身、口、...演义看管理”、“企业禅”、“庄子与经营管理”、“心经与现代管理”等论题与书籍。不论是西方取经,或是探索东方的智慧,这种种理论、方法,只能作为借镜和参考,如何因时、因地、因人而灵活运用,才是最重要的!...

    星云大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94562505.html